前言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病逝,走完了光辉灿烂的一生。得知陈毅元帅去世的消息时,刘伯承元帅悲痛万分,不顾自己已经失明的双目,让人搀扶着他坐上汽车,艰难地来到陈毅元帅的遗体前。
此时,刘伯承已经无法再看到老战友的遗容,便以手代眼,颤巍巍地抚摸着陈毅元帅的遗体,突然大呼:“陈老总啊,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哟!”
刘伯承元帅的呼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不禁泪水涟涟……
初次见面:志同道合
1972年2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元帅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加强军队建设的大政方针。
得知叶剑英元帅主持军委开会的事情后,刘伯承元帅特意作了一封长信,供叶剑英元帅参考。在这封信中,刘伯承元帅说:
“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我的身体渐趋不好。但是,从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军队建设出发,凡是他们愿意问我的,或者我想到了的问题,我都以参谋的身份向他们提出来。当然,我的那些意见,都是些老经验、老生常谈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新的情况,而他们基本上是听了算了,很少给回过话。现在,我是个老弱残废的人了,又总是休息不好,精力很差。对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也想尽一份力量。但是,力不从心,难能给你们当个参谋了。”
刘伯承元帅的这封信是真诚的,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国家军队建设的关心和贡献精神。
此外,刘伯承元帅还把自己对军事训练、院校建设、参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对海空边防建设、国防战备工事构筑;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毫无保留地上交给了党和国家,显示了他对党和国家的真情实感。
做完这些后,刘伯承元帅十分欣慰。有时候,在拿起拐杖的时候,刘伯承元帅不免会想起已经去世的陈毅元帅,心里十分怀念。
事实上,刘伯承元帅之所以说陈毅元帅是他的“拐杖”,是因为在革命过程中,陈毅元帅对自己的多次帮助,在开玩笑的时候,两人也说过“拐杖”之类的话。
1926年5月,在杨闇公和吴玉章的介绍下,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刘伯承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此后,刘伯承成为了一个不屈的共产党员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战士。
11月,在重庆刘伯承的家里,杨闇公、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根据中共中央的意图成立了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杨闇公担任了军委书记,朱德和刘伯承为委员。
在一次大会上,刘伯承雄心勃勃地说:“我革命军处处胜利,政府成立,不到两年,竟能将全国三分之二的地面,划入革命势力的范围,这实在是一件大可庆幸的事!”
不久后,泸州和顺庆起义爆发。正是在泸州、顺庆起义的时候,刘伯承第一次见到了比自己小9岁的陈毅。那次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成为了他们两人之间友情的开始。
1927年8月,陈毅在临川追赶上南昌起义后的部队,再次见到刘伯承和周恩来。随后,在刘伯承的推荐下,陈毅担任了部队的领导职务。也就是第25师73团指导员。
在临上任前,周恩来对陈毅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不要嫌小。”陈毅却因第一次到部队任职,高兴地说:“什么小不小,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器就行。”
11月,在党的派遣下,刘伯承前往苏联学习。次年4月,陈毅和朱德一起,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1930年,刘伯承从苏联学习归来。8月,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参谋长,在上海为党工作。
1932年,刘伯承奉命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了红军学校的校长兼红军总参谋长。与同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江西省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的陈毅再次共事,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相处中,两人的革命战友之情日益深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在红军出发前,刘伯承特意看望了重伤未愈的陈毅。这是因为,刘伯承将要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而陈毅却无法与部队同行,不得不留在南方,在这里继续坚持斗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刘伯承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在山西坚持敌后抗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革命过程中,刘伯承和陈毅虽然很少见面,但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友情逐渐加深。那段时间,刘伯承和陈毅经常通过电报,关心着对方的处境和革命成果。
再次相见:相扶相携
1942年12月,为了表彰刘伯承在对日作战中取得的革命功绩,中央特意在太行山根据地,为他举办了50岁生日庆祝活动,并借此鼓舞敌后军民的抗日士气。
那天,新四军军长陈毅特意送上了来自革命战友的祝福,并送上了诗人陈毅的佳作,《祝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
“将军老益壮,戎马三十年。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弹触一目眇,枪伤遍体瘢。
斗争更坚决,冬青耐岁寒。君在黄河北,我在淮泗南。军前专征伐,敌后拯黎元。举杯祝远道,康强慎食眠。”
1944年2月,刘伯承奉命到延安,终于再次见到老战友陈毅,两人同在中央党校学习,见面的机会也更多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刘伯承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随后,刘伯承和陈毅等人一起乘坐一架美军飞机到各自的防区任职。
1947年,按照中央的部署,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一起带领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战略进攻。
1948年4月21日,刘伯承和邓小平根据实际需要,致电党中央,请求中央将已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调到中原战区,在原来的职务不动的前提下,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或军区、野战军第二政委,或军区第二政委兼野战军政委。
接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电报后,毛主席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回电,表示中央将会商中原机构组织的问题。
5月9日,经过研究后,中央决定任命邓小平为中原局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并决定成立中原军区,将刘、邓野战军及陈谢部改为中原野战军,任命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中原军区政委、中原野战军政委,陈毅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同时陈毅担任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保持不变。
5月30日,陈毅和邓子恢一起前往中原就职。得知陈毅和邓子恢前来,刘伯承和邓小平非常高兴,当即决定由陈赓前往迎接。6月,陈毅来到中原军区驻地,住进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特意为他准备的大房子里。
在多年的战争生涯中,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三人都形成了早起的习惯。邓小平起床后,首先洗一个冷水澡,刘伯承打一套拳然而到树林边读书,陈毅则在打拳后,散步思考问题。
吃过早饭后,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三人便不约而同地来作战室,研究当前的局势,或办理各自的军务。
晚饭后的生活是比较轻松的,只要没有紧急的事情,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三人便开始谈天说地,聊得好不热闹。
那时候,生活过得比较艰苦。有一次,炊事员将一碗鸡丝面端到刘伯承面前,让他增加营养,改善一下生活。在看到鸡丝面后,刘伯承说的第一句话是:“邓政委、陈司令员有没有?”听到两人都有后,刘伯承才满意地吃了起来。
后来,为了培养干部,中原局成立了中原大学,让陈毅兼任了校长。任职后,陈毅非常尽职。
在开学典礼那天,陈毅邀请刘伯承到学校去讲话。当时,由于刘伯承答应前往后还有事要处理,陈毅便先行前往学校了。
就在陈毅等待刘伯承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雨。看见雨越下越大,陈毅站起来,看着外面的雨,来回踱着步。
看到陈毅这样,身边的同志对他说:“雨这么大,刘司令员可怕不会来了,要不要先开会?”陈毅转过头看了那位同志一眼,摇了摇头,说:“不行,不行,刘司令员这个人说到做到,他一定会来的,一定要等!”
过了一会儿,刘伯承坐着缴获国民党的美式吉普车如约而至。在下车的时候,刘伯承的浑身都湿透了。
担心刘伯承淋雨后生病,陈毅连忙说:“你先去换件衣服,休息一下吧,就不要讲话了。”但刘伯承却说:“开会,开会!”说着,刘伯承不顾淋湿的衣服,向会场走去。
在中原战场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之间精诚合作,奠定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江南的重要基础。
最后“见”面:终生怀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变成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上来。
10月20日,在军委组成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提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军委正在筹备陆军大学。”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伯承十分兴奋,当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主动请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
“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看到刘伯承的信后,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不久后,刘伯承接到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来信,要他把西南的工作交给邓小平和贺龙后,便到北京来,负责陆军大学的筹建工作。
就在刘伯承交接工作的时候,再次收到了毛主席从北京发来的加急电报:“伯承同志,此间恩来、总司令、荣桓、荣臻和我,希望你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你意如何?”
从毛主席的电报中感受到这件事情的紧迫性后,刘伯承于10月27日,从重庆出发,乘飞机抵达北京。
11月初,周恩来总理将刘伯承青岛中南海,两人寒暄了一番后,刘伯承说:“总理,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
看到刘伯承有些谦虚,周恩来总理笑着说:“你搞得好,搞得好的。你有几个特长:有学问,有搞教育的经验,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
接着周恩来总理的话茬,刘伯承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要求,说:“总理,可不能那么讲,我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能力实在不足,过去搞红大,那个好搞,两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搞现代化,我也是没有经验的。你看能不能给我找几个好助手?”
在随后的谈话中,周恩来和刘伯承一起详细研究了陆大的组织机构,和一些领导干部的人选问题。
过了几天,周恩来总理再次约见了刘伯承等人。在见到刘伯承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将毛主席对筹办陆军大学的指示,向他做了传达,并说为了办好陆大,毛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来帮助他工作。
想到曾经的军事问李德,刘伯承心里犯起了嘀咕,说:“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叫专家就超脱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于我们的工作。我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
紧接着,周恩来总理又和刘伯承一起商讨了陆军大学的校名,办学的方针原则,以及学校编制、领导干部配备等相关事项。
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话,刘伯承想到将来要开办海、空军科,便建议将陆大更名为军事学院,并按照之前的调查研究,建议把校址暂时设在南京华东军大所在地,等以后有条件了,在营建新校舍。
接着,周恩来总理和刘伯承谈到了学校干部的问题。然而,由于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军事干部奇缺,问题很难解决。
考虑到干部短缺是实际问题,刘伯承建议以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的一部分干部为基础,依托华东军区组织起军事学院的各级机构。对此,周恩来总理表示赞同。
最后,周恩来总理要求刘伯承,就陆军大学的创办工作写一个意见。
就在谈话结束,刘伯承等人站起来准备离开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关怀地问:“刘老,你看还有什么事情吗?”
听到周恩来总理问,刘伯承回过头,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睛,试探着问了一句:“总理,我想,校址既然设在南京,能不能让陈老总来兼政委呢?”
刘伯承说完后,周恩来总理很快便清楚了他的想法,笑着说:“我明白你的意思,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你让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好说了,是这个意思吧?”
见周恩来总理看穿了自己的想法,刘伯承回答说:“是啊!我是有这个意思。”说完后,刘伯承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看到两人的对话简单却不是风趣,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1月13日,按照周恩来总理的要求,刘伯承带着包含学校名称、学院地址、组织机构和所需干部等8个主要问题的《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来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
这一次,刘伯承和周恩来总理一直谈了3个多小时。谈话中,刘伯承和周恩来总理一起研究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确定了军事、政治、文化各课的课程,以及选拔教员的问题,
谈话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将刘伯承送出西花厅,握手告别。
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刘伯承的包含学校名称、学院地址、组织机构和所需干部等8个主要问题的《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加上自己的意见,报送到毛主席那里。周恩来总理在意见上写道:
“现将讨论后修改过的意见送阅。此意见可以批准。一百亿基金已先拨五十亿元。刘伯承、陈士榘两同志先去上海与陈(毅)、饶(漱石)一商在南京筹备事,然后刘去太湖休养一月,陈去南京筹备。如何,请批示。”
11月21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刘伯承坐火车前往南京,开始建设南京军事学院。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
陈毅虽然没有按照刘伯承的想法,担任南京军事学院的政委,但却在军事学院的筹备过程中给予了刘伯承很大的帮助。对此,刘伯承非常感激。
1951年1月15日,南京军事学院举行开学典礼。
当天,受刘伯承邀请,陈毅来到了典礼现场,代表中央军委为军事学院授旗并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陈毅说: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举行成立援旗阅兵式。我代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光荣的‘八一’旗帜,授予刘院长伯承同志和军事学院全体同志……我希望军事学院全体同志在刘院长领导之下,保持和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去完成毛主席、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所给予的通晓马列主义军事科学、通晓毛泽东军事思想、通晓组织与指挥现代化作战、负责训练与培养高级指挥员的光荣教育任务!
我相信在刘院长领导下的军事学院,将能在我国的军事建设中以及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民主和平的伟大斗争中起重要作用!”
随后,刘伯承正步走到军旗前面,先跪下一条腿,双手捧着军旗的下角,吻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接过军旗,并致了答词:
“我接受了我们军事学院的战斗旗帜之后,让我在您面前,向我们中央人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提出保证:我们全院人员将永远保持这面尊严的富有光荣的斗争历史传统的旗帜,作为我们军人的英勇与荣誉的象征!”
随后,刘伯承和陈毅等人乘坐敞篷吉普车,检阅了由学员、教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各个方队。
在回到检阅台的时候,刘伯承、陈毅互相礼让:刘伯承请陈毅先上,陈毅便推着刘伯承,让他先上。最后,两人一同携手走上检阅台,向接受检阅的各个方队致敬!
1972年,在得知陈毅元帅去世后,刘伯承元帅不顾自己双目失明,依然来到他的遗体前,用手代替眼睛,“见”了陈毅元帅最后一面。
晚年,每当想起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刘伯承元帅总会想到性格爽朗的陈毅元帅,想起他们一起相扶相携参加革命的难忘岁月。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寿命最长的开国元帅!
发布于:天津市